·上一篇資料:高中語文教案253例
·下一篇資料:在渭源一中2011春季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渭源主要旅游景區介紹作者:陳具才等 來源:本站原創 甘肅渭源像一顆綠寶石鑲嵌在渭水源頭,她是古絲綢南路重鎮,她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境內長城蜿蜒,古堡聳立,匯集了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三大文化。首陽雙冢,漢代墓群,遠古驛站等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星羅棋布,更兼有鳥鼠同穴、大禹導渭、始皇西巡、馬武屯兵的歷史傳說以及永遠不敗的洮岷花兒。這里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絕唱。她高峻巍峨的群山,茂密挺拔的森林,舒緩廣袤的草原……奇麗的自然風光與燦爛久遠的人文景觀相映成趣,散射出其他地方所沒有的誘人魅力,成為人們回歸自然,釋放自我的佳勝之地。 一、十佳景區渭河源 渭河源景區位于渭源縣城南25公里。渭河發源于渭源縣城西南的鳥鼠山系的渭河源景區,渭源境內長50公里。整個景區植被茂盛、綠草如茵,步移而景換,時而山環水抱、景色奇秀,時而地勢險峻、飛泉流瀑,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基底。 二、奇山秀水蓮峰山 出古城渭源東南三十四公里,即到素有“隴上碧蓮”之譽的蓮峰山。這里是渭河源森林公園的主體景區,鳥瞰蓮峰,九峰環峙、狀如蓮花,故稱蓮峰山,又因成群馬鹿出沒林間,又稱馬鹿山。遠眺蓮峰,山下一條纏綿的小河,宛如一條白練,自蒼茫的山間飄來,閃動著細金的色彩,帶著野花的芳香流出山外。山間古木參天,廟觀森然,香火裊娜,好鳥啁啾盤旋,沉浮天地之間,時有僧侶誦經,游魚出聽,晨鐘暮鼓,好一處人間仙境。清代詩人吳鎮贊曰:“孤鶴淚煙海,遙投仙客家;五峰云散盡,涌出來碧蓮花。”
首陽山與蓮峰山遙相呼應,其山勢巍峨高峻,古松郁郁蔥蔥。因列群山之首,陽光先照而得名,商末周初,孤竹國二皇子伯夷、叔齊之遺骨葬于此地。一因其絕食明志的氣節,又因而使這一歷史故事和首陽山自古以來就名聲斐然。 四、渭水長虹灞陵橋 座落在渭源縣城清源河上的灞陵橋,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 1368年),是一座古典純木結構臥式懸臂拱橋,全長40米,跨度29.5米,高15. 4米,寬4. 8米,底部以并排10根粗壯圓木并列 11組,從兩岸橋墩逐次遞級,飛挑凌空,宛名渭水長虹,又似天橋樓臺,享有渭水第一橋的美譽。近代和當代名人左宗棠、蔣介石、于右任、林森、楊虎城、何應欽、汪精衛、啟功等人紛紛為此橋撰寫了牌匾和對聯,于右任先生題寫了“大道之行”的匾額!詳細介紹】
五、宗教勝地老君山 渭源老君山原名廟坡山,位于渭源縣城南一華里處,與縣城遙相對峙,風光如畫,林壑幽雅,有“渭城綠色屏障”之稱,為渭源縣舊時“八景之一”。 老君山,山勢高聳雄奇,蜿蜒小徑,直達山峰,為道教早期勝地之一。隋、唐時期,老君山就有寺廟宮觀建筑,有道士修真養性。嗣后歷經兵災,寺廟宮觀時毀時修。民國初年,山上有老君殿、三清殿、三霄殿、地宮、玉皇閣、關帝廟、文昌殿、清圣祠、靈官殿、八卦樓、觀音閣等殿堂,形成一個古建筑群。進山門,便是正院,老君殿坐南向北,依山建于高坡之上,內供太上老君,旁臥一雕刻青牛。老君殿旁塑有“八仙”神像,左為三清殿,右為玉皇殿、觀音殿等,一字排列并建。院南為臨崖而建的藥王殿,內供藥王孫思邀、名醫扁鵲、華佗等人之神像。院左為地母宮,右為娘娘殿,內塑元霄、凌霄、碧霄三女神像。正廟東有一寬敞廟院,建有清圣祠,南殿供伯夷、叔齊二賢;北殿供關公、岳飛、文昌三位神像,西面建有八卦樓一座,供鐘馗神像。 老君山公園文化廣場: 渭源縣積極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居民營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美麗如畫的文化廣場位于縣城南部,渭河之濱,老君山下,灞陵橋邊,屬濱河風情線核心組成部分。 六、系云摩天太白山 太白山山勢險峻,酷似華山,海拔3300多米,山勢險峻,酷似華山,又叫作小華山。位于渭源縣城西南25公里處,距省城蘭州150公里。相傳太白金星在這里修行悟道,因此得名。太白山,一峰獨聳,系云摩天,眾山環拱。山腰茂林修竹、杜鵑似火;山頂祥云繚繞、殿宇呈瑞。登過太白山的人這樣形容:“海拔三千三,離天三尺三。不知路多遠,八十一轉彎”。山上景點有龍眼顯靈、風擺浪聲、神仙臥洞、八仙過橋、石缸探底、雙手板崖、寺頂積雪等多處名勝。放眼遠眺,云海翻騰,群峰崢嶸,蒼山如砥,峰巒層迭,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因此登過山的人都說“不上太白非好漢,登上太白賽神仙”。 七、鳥鼠同穴鳥鼠山 全稱“鳥鼠同穴山”,距縣城西南十公里,是渭河的發源地。相傳“鳥鼠同穴此山,渭水出焉,其鳥名鳥余(音徒),其鼠名鼠突(音突),其鳥似 (音多)而黃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二物穿地而共處,各自生育,不相侵害”。鳥鼠山南側的山谷,林木茂密、爽氣宜人,上有3眼清泉噴涌而出,形成一個倒“品”字,人們叫它“品字泉”,這便是渭河的源頭。品字泉邊建有禹王廟,是為上古時代治理水災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夏禹所建,至今香火不斷。 在海拔3941米的“雪山太子”露骨山下的雙石門,位于渭源縣城南部40公里處,距省城蘭州164公里。這里集險峰奇石、草地野花、珍稀動物、歷史傳說于一體,是人們舉行野營活動和探險的好地方。這里擁有11萬畝的大草場,春秋季節,山花爛漫、牧草青青、牛羊成群,并有許多珍稀動物,生態環境十分優美。 九、雄渾古老秦長城 渭源境內的秦長城,是戰國時期秦昭襄王滅義渠戎以后所筑的,是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長城地段之一。西起臨洮東三十里鋪的殺王墳,從東峪溝長城坡,上陽山進入渭源縣境內,經地兒坡、樊家灣、文昌宮、秦王寺、石堡子、陳家洼、方家梁、城壕、高咀山、馬家山、下鹽灘、陽山等四個鄉鎮十四個村盤垣三十七公里,從野狐灣進入隴西縣境。這段古老的長城,大部分地段殘高在3米左右,少數地段超過十米,沿城垣起伏,每隔一里有小烽燧,十里一大烽燧,雄偉壯觀。城垣下夯層清晰,秦瓦遍地。長城腳下的秦王寺,傳說是秦始皇西巡隴西郡(郡治狄道)時,途經這里住宿一夜,后人為紀念秦皇西巡而修建得名,原有寺廟建筑一進三院,雄偉壯觀,山門外有戲樓會場,寺后院有一深井,名曰:"秦王飲馬井",井旁有一棵千年古樹,叫"秦王拴馬樹",寺內有一口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隴、渭、臨三縣集資籌造的大鐘(直徑2米、高3米,重4800斤)可謂世所罕見。秦王寺廟宇大部分在清同治時毀于兵燹。大鐘在1958年砸毀煉成鋼鐵,F僅存后院正殿一座(民國23年重修)前院左側偏殿一間(清宣統時修),院東廂房三間,其余全部廢墟。殘存的旁殿壁畫上寫有抒懷詩:"渭水滔滔日夜流,不知征戰幾時休?萬里長城遺跡在,不見昔日秦王侯"。 渭源縣秦長城,現為省級文物保護。 十、十里畫廊天井峽 在渭源縣石門水庫的后面,有一處純樸自然、不事修飾的奇異妙境的凈土這就是——橫亙十里的史前峽谷天井峽,一座座陡峭的山崖相對挺立,中開一縫,就象大鋸解開的板縫,當地山民又叫它解板溝。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出這一片刀削斧劈似的奇山絕境,人們說它是神仙造出來的。 十一、蒼松奇峰五竹寺 秀峰山-五竹寺,位于渭水支流的清源河畔,城南13公里的316國道邊,海拔2330米,屬典型的南部二陰山區,常年氣候濕潤,空氣清新,2萬多畝的原始天然松林,蒼松成林、古木參天;奇峰爭險,青竹吐翠;奇花異草,香氣誘人。明惠帝建文(1399~1407)四年,大臣郭節隨建文帝朱允炆一行避“靖難之役”,至秀峰巖隱居削發為僧,植紅、黃、白、綠、藍五色之竹于禪院,自稱“五竹僧”,寺因此得名。 秀峰山青山綠水,五竹寺佛光仙氣。每年古歷四月初八山會之日,附近村民和眾多游客前來焚香朝拜,游玩休閑。如今,五竹寺已經成為一座訪古探秘的文化名山,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明代詩人王予望的《游五竹寺》描繪得頗為有趣:“山行到處即為家,飯煮胡麻雪煮茶。欲借白云一贈客,天分齊掃入松花。”同代張息敬的同名詩作也耐人尋味:“五竹惟若雪,人言頗信哉。平頂橫天白,露骨亦皚皚。相連秀峰下,蘭若列其隅。……”清代詩人吳鎮贊曰:“寺名五竹枕南崗,鐘磬聲中綠筱長。若使七賢游此處,也應隨列黜山王。”著名史學家顧頡剛暢游五竹寺時,即興題聯:“五竹交相輝,萬松成大觀。” (續下頁) [] ·上一篇資料:高中語文教案253例 ·下一篇資料:在渭源一中2011春季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
全站導航
|
站主其人 | 網站幫助 | 下載聲明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具才苑是一個主要以中小學教師、師范類學生、中老年朋友為主要服務對象,教學資源豐富,兼顧社會關注問題的小型綜合網站。具才苑是所有具才軟件的首發官方網站,因此在這里下載的具才軟件才是最新最可靠的。具才苑資源全部免費下載。因手機瀏覽者越來越多,本站作了全新改版,力求手機、電腦用戶都能使用。如因此給您帶來不便,深表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