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資料:李大潛院士:今天我們為什么要學數學?怎么學好數學?
當新疆富蘊縣“三號坑”的真相大白天下的時候,所有人都被驚呆了!
作者:楊述今 來源:轉載
發布/更新時間:2019-01-06 15:40:08
【作者:楊述今,一位生長于新疆的退休大學教師,自駕60多萬公里踏遍了神州疆土,去探尋一個個不為人知、卻又不容忘懷的真善美之地。而這個遠在阿勒泰富蘊縣境內的神秘“三號坑”,令他牽心動肺,為此寫下這篇文字,有含著淚水的榮耀,也有不該被遺忘的真相!
一、“當三號坑的真相大白天下的時候,人們真的被驚呆了”
起初聽說,有人在三號坑面前淚流滿面、長跪不起,我不太理解:不就一個礦坑嘛,值得這么夸張嗎?而當我真正走進了三號礦坑的歷史,真正站在她面前的時候,我也抑制不住滿腔熱血在迸涌,因為我深深體會到,唯有長跪才能表達我此刻的震撼,虔誠,敬重和感動。
三號坑,位于新疆富蘊縣可可托海鎮。在哈薩克語中,可可托海是“綠色叢林”之意,但那礦坑偏偏是粗糙丑陋,寸草不生,像阿勒泰山脈中一塊被剜去的傷疤,令人心痛。
小時候就聽說,阿爾泰山是座金山,那里的老人都知道金子藏在哪里,但從不示人,只是在極其困難的時候,才去摳上一點渡過難關,由于從不貪婪,那里的金子取之不盡用之不完。后來才知道,這里還有比金子更金貴的東西。
是誰最先發現了這里的寶藏?據說當年有個蘇聯地質學家,在額爾齊斯河的泥沙里發現了稀有礦石的蹤跡,逆流而上,追蹤到了可可托海。1935年,蘇聯地質隊正式進入阿勒泰,發動當地牧民四處采集礦石標本加以收購,經過重重篩選,最后把開采點定到了三號礦坑的位置上。
到了1950年,蘇聯人開始大量涌進,可可托海這個偏僻的彈丸小鎮,竟然聚集了近四萬人!說俄語的專家、教授、搞科研的、講學的,掮客官商伴隨其中,學者奸細混跡其里。他們從三號坑挖走了多少寶貝,價值多少,我們無法知道,而他們像賊一樣地竊喜。善良到近乎愚昧的中國人,從來沒有想過跟“老大哥”算賬。但是,中國人能夠看到的,是三號坑的日漸加深;是每年夏季,額爾齊斯河漲水的時候,蘇聯人拉運礦石的貨輪,一直開到布爾津,然后絡繹不絕地滿載而歸,留下的,是貨輪煙囪里冒出的一股股黑煙,以及堆積如山的礦渣。
空寂的三號坑令筆者傷懷,它難道不像一只被擠干了乳汁的乳房?擠出自己的“乳汁”,哺育自己的核工業,償還蘇聯債務。
歷半個多世紀的采掘,三號礦脈由原先高出地表200多米的山巒,變成深143米,長250米,寬240米的礦坑,一圈一圈的內壁旋環車道,狀如古羅馬的巨型斗獸場。
這里深藏著國家的最高機密。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可可托海”這個地名,完全從中國地圖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111”這個神秘編號。直到1981年,可可托海礦區周圍還設有三道關卡,任何人進出礦區,都必須持有新疆公安廳開具的邊防通行證。
神秘至此,普通百姓們哪里知道背后的故事。因此當三號坑的真相大白天下的時候,人們真的被驚呆了,原來,這里竟是一個世界公認的“地質圣坑”,中外地質學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
二、它的價值,無法用數字估量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礦種,有140個,三號礦占了86種。
稀有金屬鈹、鋰、鉭、鈮、銫……,有色金屬銅、鎳、鉛、鋅、鎢、錳、……,非金屬礦物云母、長石、石英、重晶石……,珠寶石礦有海蘭石、紫羅蘭、石榴子石、芙蓉石,等等,占人類已知有用礦物種類的60%的礦種。而鋰、鈹、鋮、鉬、銣、銫、鉿、鈾、釷等多種稀有金屬,及放射性元素,占到當時我國總儲量的九成以上。其中鈹資源量居中國首位,銫居全國第五、鋰占全國第六、鉭占全國第九。其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成帶性之分明,為國內外罕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