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來源:轉載
發布/更新時間:2019-04-18 17:19:04
陜甘回亂絕對算的上歷史中的一件恐怖事件,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民族之間的大屠殺,是西北漢人與回民共同承受的一場大浩劫!
同治初年,太平軍、捻軍等全國性農民起義也引起了陜西的社會動蕩,本來回民與漢人之間因文化和土地等各方面的原因就有矛盾,在動蕩的年代,回漢矛盾更容易被引爆,據說事件起因是一件小事引起的:1862年,有幾個回民到一家漢人開的店里買竹竿,不知道什么原因引起了爭執,集市上漢人就圍攏過來,群情洶涌下漢人將兩名回民打死,之后回民去官府告狀,不料卻遭到官府的指責,官府的態度讓回民更加憤怒,而這種憤怒在居心不良的兩個人點燃下,迅速爆發,這兩個人一個叫任伍,一個叫郝明堂,在他們的鼓動下,數萬回民加入了造反的隊伍,將屠刀舉向了手無寸鐵的漢人,首先被屠殺的村莊是清朝時一個叫八女井的地方,大多數漢人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就遭到暴亂的回民屠殺,而更多的回民積極響應這次暴亂,這一組織人數越來越多,陜西巡撫見事態嚴重,當時又無能為力,只好請陜西團練大臣張芾去勸說回民,想盡一切辦法將此事緩解,在他的一番勸說下,大多數回民也打消了繼續打殺的念頭,然而后面發生的一件事卻將本來可能可以平息的動亂又引燃起來,任伍與郝明堂聲稱在張芾的轎子里找到了一張紙條,紙上寫著“秦不留回”四個字,意思是陜西之地一個回民都不留,這下連張芾也被殺了!張芾死后,回民更加痛恨漢民,回漢兩個民族之間長期的積怨象火山一樣噴發出來!
張芾被殺后,任伍和郝明堂召開了一次會議,這次會議進一步改變了回民動亂的性質,由原來的推翻清政府變成了要把所有陜西漢人都當成他們的敵人,一個不留的殺光!當時陜西估計有200萬回民,被人忽悠下,關中地區就迅速組織起幾十萬人,這幾十萬回民編制為回軍十八營,這時候,白彥虎走到了前臺,被推舉為回軍元帥,不過數日,渭南縣的“沙南、渭北諸屯堡焚殺無遺”。接著,回民軍隊先后拿下渭南、華州、高陵等縣,所到之處,生靈涂炭。這場規模浩大的陜甘回漢民族歷史上最血腥的殺戮向著更殘酷的方向發展著!
據《同州府志》記載,臨潼縣被殺漢人就有30多萬人,屠殺之慘烈可見一斑!陜回十八營的回民在起事后的幾個月內,在關中平原死人五百萬左右,百分八十是漢人,回民的這場暴亂嚴重威脅到清王朝在西北的統治,清廷先后派勝保、多隆阿進入陜西鎮壓回亂,勝保鎮壓不力,最后被慈禧太后賜死,多隆阿殺起回民來毫不留情,1863年1月,在攻破大荔縣的王柯屯、羌白鎮后,回民上萬男女老少都被屠殺殆盡,無數類似的回民村莊都遭遇同樣下場.1863年5月,回軍另一據點倉頭鎮被清軍攻占,1863年10月,清軍占領高陵縣城,10月22日,清軍進攻回軍主要基地蘇家溝,白彥虎、馬生彥等率部退至邠州、鳳翔。1863年12月,陜西回軍被清軍所敗,退到甘肅!1864年,多隆阿不幸喪生于云南藍大順回教起義軍之手。在這場毒殺陜西漢人的動亂中,回軍損失也不小,一是當地漢人也組織反抗,屠殺回民軍,二是很多漢人能夠結寨自保,進行有效的防守!
陜回一路敗退甘肅,一路屠殺漢人,一次屠殺十萬人以上的行動有很多!據統計,甘肅地區有記載的33次大屠殺,白彥虎參與了29次!1862年9月,哲赫忍耶總教主馬化龍帶領寧夏回族呼應陜回,對寧夏漢人展開血腥屠殺,1863年4月,馬化龍率部攻克靖遠,殺10萬漢人。1864年,肅州回民起義。西部局勢大有燎原之勢,讓清政府不得不進行新的調整,1866年,左宗棠受命西征。左宗棠繼任陜甘總督后,陜西回軍又從甘肅進入陜西作戰,并企圖破壞黃帝陵,左宗棠擬定“先秦后隴”“先捻后回”的平叛決策,并采取鐵腕措施,對參與暴亂的回民格殺勿論,經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血腥拼殺后,終于取得陜甘地區控制權,由于回人之前犯下屠殺漢人的罪惡,也導致回族差點被滅族,上百萬回人要么被殺,要么被趕走,這場動亂,直至1873年罪大惡極的匪首白彥虎逃往新疆,才算真正結束!
據相關史料統計,估算這十二年的陜甘回亂,導致陜甘地區損失總人口大約2300萬左右,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國家浩劫,無論漢人還是回人,都為這場浩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我們該當學習歷史,從中得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