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資料:甘肅省領軍人才田建民
·下一篇資料:盛世甘肅賦
同學五人庚子雙節游作者:陳具才等 來源:本站原創 。ㄕf明:本文由陳具才執筆,五人共同完成,特別是劉俊在文字處理、王鈺在照片拍攝上做了不少工作。另,風景圖片取材于網絡,并非原創。) 劉俊、劉忠、王鈺、仲世有,和筆者陳具才,是中學同班同學。其中兩人已經退休,三人臨近退休。我們常在一起散步,不久前談及節日出行時,我提議:走崆峒,登六盤,觀紅址。一拍即合,約定成行。 今年華夏逢大觀,國慶中秋同一天。2020年雙節同日,實屬巧遇難得!是日清晨,我五人自駕驅車三百五十公里,全程高速,出渭源、過隴西、走安定、穿會寧、跨靜寧、越隆德(寧夏)、抵平涼,于午時進入崆峒山景區。 崆峒秋色非常迷人,從高處俯瞰,紅葉隨處可見,層林盡染,蔚為壯觀! 我們五人盤膝而坐,你唱我和,他指你劃,喜悅露之于形,雅興浮之于色,很是心曠神怡!
皇城是崆峒山保存最完整的一組明代建筑群,傳說是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只見神殿金碧輝煌,僅殿外香爐,也是七級寶塔造型,全銅鑄成。各種廟殿,各路神仙齊集這里,各顯神通。
天仙宮,又名子孫宮,顧名思義就是求子求孫之地,這里也是山上香火最為旺盛之地。與其相對的,便是軒轅樓,供奉著人文初祖軒轅黃帝。 著名的“上天梯”,300多級臺階,不算太多,但是坡陡階小,最陡處超過了70度,堪為險要。站在天梯上端向上望去,見一飛瀑從天而降,清光緒年間平涼知府、山西文水人王學伊書法"翔龍飛鶴"嵌于左面絕壁,望之令人暢想:今日不見龍飛來,卻見他年鶴飛翔。向下望去,天梯直垂,游客蹣跚。民諺云:“一寸僅一步,天門攀鐵柱,自向此間行,才得上天路。”據說,這通往峰頂的天梯最早卻是一個和尚鑿的,他所付出的艱辛可想而知! 藥王洞,兩層三楹式的石窟建筑。下層為房屋結構,供奉藥王孫思邈(中)、扁鵲(左)和華佗(右)。上層為一大廳,廳內有崆峒風光照片和中國十大名醫畫像。站在藥王洞前的平臺憑欄遠眺,可觀中臺、塔院東臺、南臺等多處風光。
又經過了一個三教洞,里面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祖、太上軒轅黃帝老子和至圣先師孔子,彰示本地佛教、道教和儒教三教共存,融洽共處。其中老子居中,也讓大道教終于揚眉吐氣了一回!崆峒山的宗教特色也是一大看點。 在中臺,我們一邊休息,一邊欣賞了景區安排的崆峒武術、氣功和歌舞表演。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崆峒神功的表演者將一直徑五公分的鋼球吞于腹中,繼又吐出,令人拍案叫絕!
山上八臺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典雅凝重,氣魄宏偉,底蘊豐厚,被稱為“天下道教第一山”。山上美景很多,難以逐一欣賞,諸如通天橋等絕佳景點我們只能忍痛割愛。 當日體力消耗甚巨,直覺腰酸腿疼,但興致未減!晚餐后,還夜游了柳湖公園。 我們感嘆:國家5A級景區崆峒山,既富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南方景色之秀麗,值得一游。
六盤山景區是全國重要的紅色旅游景區和避暑休閑勝地。主要包括紅軍長征紀念廣場、紀念館、紀念碑、紀念亭、吟詩臺、紅軍小道、六盤山長征精神研學基地、“紅軍村”農家樂等場所。這里山路曲折險狹,須經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峰,因此得名。于2005年9月落成的六盤山長征紀念館,是我們重點參觀之地。 因有大霧,我們沒能盡情欣賞周邊風景。雖意猶未盡,但心潮澎湃——站到這里,我們仿佛聽到了六盤山當年的呼喚,她召喚著一代偉人和救國救民的仁人志士踏肩而過,開創未來! 在此緩慢移步,不時矚目,感慨萬千,靈魂再次受到洗禮——重溫歷史,勵志前行! 兩天雖然短暫,但我們共同領略了崆峒的巍峨險峻,六盤的神奇凝重,會寧的紅色傳承,不虛此行! 謹書拙文,以此共勉! [] ·上一篇資料:甘肅省領軍人才田建民 ·下一篇資料:盛世甘肅賦 |
全站導航
|
站主其人 | 網站幫助 | 下載聲明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具才苑是一個主要以中小學教師、師范類學生、中老年朋友為主要服務對象,教學資源豐富,兼顧社會關注問題的小型綜合網站。具才苑是所有具才軟件的首發官方網站,因此在這里下載的具才軟件才是最新最可靠的。具才苑資源全部免費下載。因手機瀏覽者越來越多,本站作了全新改版,力求手機、電腦用戶都能使用。如因此給您帶來不便,深表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