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具才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更新時間:2021-01-09 09:44:06
第一條 不要怨天尤人、喊苦叫窮
走出師范大門的時候,我們每個人腦子里裝的職業觀是“教師是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和“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當我們真正走進教師隊伍之后,很快會發現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我們的職業只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而已。
你很容易只將眼光盯著那些在事業、愛情以及擁有財富比你多的人,而這種比較讓你感到浮躁,感到憤憤不平,同時讓你的心情灰溜溜的。其實,你雖不是最成功的,但你肯定不是失敗者,用不著灰心喪氣。生活有苦樂,經歷有起落,人生無完美,曲折亦風景。不與別人比美丑,比高低,比長短,比貧富,只求平安健康、心閑快樂,只圖開窗看繁華、關窗賞精彩。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降低你對職業的期盼,這樣你都會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任何職業都有不如意之處,但站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快樂。
你也許在還沒有走上教師崗位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要“跳槽”轉行,可能會作各種努力,但成功的希望并不是太大。如果你在30歲以前還未跳出去的話,那么你就必須將教師這一職業視為終身職業。一旦認定了這個職業,以后的選擇就只能是義無反顧,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盡心盡力地去做教書育人的事。
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既來自于薪水與福利、學生的進步與成功、家長的問候與祝福、領導的肯定與鼓勵,更來自于自身對學識、能力、情商等素質升華的渴望,來自于教師在平凡的工作中享受為師的快樂。
當教師視工作為事業時,幸福感便會在心中流淌。盡管將教師比作春蠶和蠟燭不合時宜,但心中有夢,粲然若花。如果在工作中遇到困擾,就及時調整心態,排解不良情緒,才能有效實現“樂教”、“善教”和“教好”。
第二條 不要說校長的壞話
雖然我們的工資是由財政撥款的,但你不要忘記每月都是校長簽發的。當你用自己的長處與校長的短處相比時,你會覺得校長不如你。校長教書可能不怎么樣,但校長卻有你永遠也比不過的特長。如果只用自己的長處去指責他人的短處,除了說明你的無知外,再就只能說明你在干著縮小自己活動空間的蠢事。
記住,要心平氣和,不要背地里說校長的壞話,不要和校長對著干!你和校長的關系是小腿與大腿的關系,小腿支撐著大腿,但大腿率領著小腿。
特別要提醒的是,當你希望有人與你一同說校長的壞話時,你大概已無可救藥了。
第三條 不要怕教研耽誤教學
只教不研,很容易原地打轉,沒有長進。說得極端一點,如果一個老師教了一年,然后把它重復了幾十年,可想而知這樣的量變是不會產生質變的。完全基于教材和經驗的教學、照本宣科的教學、離開了教研的教學是低層次的教學、盲目的教學、低效的教學。教師終其一生,僅教書匠而已。
手機要充電,登山要補氧,汽車要加油,教研就是為教學充電、補氧和加油。如果教學是輸出,那么教研就是吸收。只輸出,不吸收,總有一天會彈盡糧絕。
有人說,先搞好教學,以后再搞教研。教學咋樣就算“搞好”了?“以后”又后到什么時候?殊不知,教學和教研本來就是連體嬰兒,完全把教學和教研分開來本身就是錯誤的。其實,你備課時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已經進入“研究”了,只不過是初級階段的“研究”,屬于個案的“研究”而已。
教研意識提前,行動提前,一邊教一邊研,教師就可能成長進步得更快;而人為地將教學、教研分成兩步走,必然延緩自己專業成長的腳步。
教中研,研中教,為教而研,以研促教,研教相長,這是教師成長的最佳途徑,教師既能高屋建瓴、整體把握,又能分解細化、精益求精,是有水平、有效果的教學。這類教師的成長歷程,就是從反思型到研究型,最后到專家型的過程,這是一條名師之路、成功之路。
好多教師下班離校后,就按下了工作和學習的休止符;丶液罂纯措娨、購購物、聚聚餐,開啟了另外一個頻道。哈佛有條著名的理論:“人與人的差別在于業余時間,甚至一個人的命運就決定于晚上8點到10點之間。”每早或每晚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自修、思考、寫作、討論,你會發現,磨刀不誤砍柴工,你的人生正在不斷發生著改變,堅持數年之后,成功會向你招手。業余時間的規劃和使用不同,會向了兩種不同的人生道路。
第四條 不要搶著與“工作狂”教同一個班級
我絕無貶低那些對工作負責的同事,但我們應該適度避免與那些視時間就是質量的同事共教一個班級。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很優秀,而是因為他們可以毫無節制地擠占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生每天的學習時間是一個常數,他的學科擠占了更多的時間,必定是以犧牲其他學科的時間為代價的,到頭來,學生的總體成績不大可能很理想,但他可能較為突出,你卻較為平庸。這種做法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也是不利的。
第五條 不要歧視、體罰學生
這世界原本沒有“差生”一說,只是由于評價標準的差異,導致了我們眼中差生的產生。但我們不論什么時候都不要低估了眼前的差生。因為,眼前的差生能夠讓你的講課無法進行下去,你跟他叫勁,只能是自找苦吃。不要挖空心思去譏諷挖苦他們,誘發他們的叛逆精神,你犯不著如此。而今天的差生,也許是未來的富翁,甚至是政治家!
要以合理的方式懲罰犯錯的學生,但體罰是萬萬不可的。不體罰,也不變相體罰,應該成為一種習慣,一種下意識。如果教育不建立在愛與尊重的基礎之上,那么這種教育就是專制的教育,不是我們在學校里希望見到的那種教育。必須明白,學生犯錯誤是正常的,糾正錯誤需要技巧、需要耐心、需要愛心,且必須控制在原則之內。有些老師,很可能沒有學會如何與學生溝通,加上個性因素,會導致一些失控的場面和行為出現。你得學會告訴自己,你不可能擺平一切,得承認有自己應付不了的時候,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去強制學生接受,那會有損于你的形象,無益于事情的解決。
第六條 不要兼職賺外快
有人說:我覺得老師們只要把握住一個原則就行了——別掙學生和家長一分一厘,記住這個,就不會犯錯。我說,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你千萬不要誤入歧途,甚至以身試法。
按照規定,在編在職教師不得有償補課、不得到社會輔導機構兼職、不得在網絡上招生授課盈利(某些地方有此規定)……總之,教師不能在教學之余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或者職務之便掙錢。
教師是公職人員,不能經商。教師是辦不了營業執照的,所以不能正經做生意。那我就建議大家不要做生意,一來偷偷摸摸提心吊膽有失風范,二來無證經營違規甚至違法。
第七條 不要輕視家長的作用
教師在社會上的聲譽主要是家長們傳頌起來的。我們常常聽到見到某某教師違反職業道德的報道,其實這些幾乎全是家長搞出來的。你若在家長眼里和心中留下特別負面的印象,你的日子不會好過。
現在盛行家長微信群,有的教師在群里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盛氣凌人,隨意指責和擺教家長,殊不知,你的社會聲譽已經或將會因此而坍塌!
不要收受家長的禮物。即使這禮物很小,也與我們的人格有關。一件小小的禮物,可能會使我們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會不會擴散還不一定。有的老師,收受禮物成風,學生調個座位,都要獲取好處,把學校當成了商場,已經喪失了為人師表的起碼的底線。但你不要這樣,永遠要明白,當你從學生家長手中接過那些禮物的時候,總是得不償失。這應該和不能體罰學生一樣成為終生的戒律。
坦誠與家長交流。要讓家長感受到,你對他的孩子充滿了關切。要與家長建立信任關系,讓家長覺得把孩子交給你是可以信賴的。同時要注意傾聽家長的聲音,要分析家長的性格,然后決定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不要在家長面前一味告狀,更不要訓斥家長。
但也不要遷就家長。都說老師與家長是教育的同路人,但難免會有一些家長,既不懂老師,也不懂教育。他們對自己的子女不管不顧,把所有的責任往老師身上甩。面對那些不稱職的家長,我們要沉住氣,要學會原諒別人,更要學會寬恕自己。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很清楚,如果學生優秀,那不全是自己的功勞,如果學生不夠好,那也不全是我們的過失。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對教育的熱忱,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工作。別忘了,我們從來都不是為了討好家長而教書,如果不幸遭遇了家長的誤解和非議,我們要記住,身正不怕影子斜。同時,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要堅決拒絕家長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特別是,當這個家長非常有權勢的時候。
第八條 不要老想著“做官”
這是一個下崗校長的忠告。盡管人常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以為:一心只想做官的老師不是好老師。一名優秀的教師決不要刻意追求做官,盡管它可能給你帶來種種“好處”。有篇文章標題就是“人格的缺失源于對權力的崇拜“,是有其道理的。官場是個險惡的地方,好多事是不由你自己按個人意愿去把握的,“書呆子”們是混不下去的。其實,最重要的,在業務上有成就的教師更能獲得學生的尊重,更能體現自身的價值!君不見,有些優秀教師當了“官”之后,教學能力隨之而顯著下降,就是值得借鑒的。當然,如果你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擔任領導也許更能發揮你的長處,為事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