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才軟件 教育綜合 學科資源 具才視界 站主習作
工具軟件 圖片頻道 本站消息 電腦手機 故鄉渭源

當前位置:具才苑資料頻道故鄉渭源渭源兒女


易君乾留給易中天的“傳家寶”

作者:金雁東 何全文  來源:本站整理
發布/更新時間:2021-03-17 17:23:22



  易君乾(1936-2014),著名的歷史學家易中天的堂兄,甘肅師范大學本科畢業,中學高級教師,生前長期在渭源一中任教,并擔任學校副校長。從他臨終前寫給堂弟易中天的信和贈送的幾件“傳家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抗戰時期中國普通民眾顛破流離的生活、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及自強不息、篳路藍縷的奮斗精神。
  2014年4月27日,央視綜合頻道一檔紀錄真人秀節目《客從何處來》與觀眾見面。節目的鏡頭跟隨一位位主人公,探尋他自己的家族歷史。節目的首位嘉賓正是易中天。節目從一份200多名易姓人士的死亡名單開始,追溯家族的歷史。無論是死在日寇屠刀下的族人,還是幸免于難的易家40多口人的經歷,抑或是精通詩文卻科舉之路不暢的曾祖父易翰鼎,似乎都給了易中天足夠的震撼和感觸。易中天用了18天時間走了10個城市,還去了一趟越南,奔波于世代祖先的故土,面對一份份先祖檔案,一件件“家庭文物”,易中天的臉上經常表現出茫然和震驚。就在這個時候,在長沙住院的易君乾已到了彌留之際,但為了讓易中天引領家人秉承和傳揚家族精神,硬撐著孱弱的病體寫了一封信,托妹妹易竹漪帶給易中天,同時帶去了三件“傳家寶”。
  2013年12月8日,易中天在拍攝組人員帶領下來到湖南省漣源市六畝塘鎮五車堂。在這里迎候他的是姑姑易晴薰和堂妹易竹漪。五車堂是營田慘案前,易中天祖上一枝從湘陰營田言馨堂逃出避難的地方。在這個小院中,姑姑指著一張全家福照片讓易中天認一個人,就是爺爺抱的長孫易君乾。易竹漪把大哥易君乾寫的信轉交給易中天,同時給他轉交了一個布袋,一個木盒和一本書。在易君乾的信中,對這三件“傳家寶”的來由都有準確的描述。茲錄信文如下:
中天你好:
  知道你要去五車堂,我驚喜萬分,那是我最近常常思念的地方啊。
  我兩歲多來到這里,在這里生活了7年。那是一段艱苦的歲月,更是一段溫馨而愉快的童年生活。
  我記得,在五車堂屋后,我們開荒種菜、種紅薯、紡紗、織布、做衣服。這次我讓妹妹給你帶去了三樣東西,一是當年我們自家紡紗、染色、制做而成的布袋。爺爺是中醫,他指導我們從山里采來各種植物的莖葉做成染料,染出的這綠色獨一無二,這織布的棉紗是嬸子們一根根紡的,這裁剪制作的工藝是我媽媽的杰作。
  二是這個木盒。別小看這個粗糙的盒子,當時流亡學生集中的藍田,奇缺煤油,我家便開始研制照明蠟燭。做蠟燭的技術核心是燈芯和原料,湖南大學電機系畢業的蕘綏叔悉心研究找到了竅門和配方,爺爺擔任總監,很快便投入生產:燈芯是自家紡棉紗做的,蠟身是自家熬牛油配上樹上的蟲蠟做的,自家制作模具,做好后十二支一打,藍紙包好貼上“金雞牌蠟燭”商標,就是用這種盒子包裝上市。當時,我們五車堂易氏生產的蠟燭十分暢銷。
  三是這本教材。我還記得那時我們小孩往這套教材上蓋“版權所有”戳的情景。這套教材是清華大學史學系畢業的爸爸白天下課后在五車堂點著蠟燭編寫的,這100多萬字的中學歷史教材當時在省內外普遍使用。
  一大家人到五車堂剛剛安下身來,就抱緊了“書”。中年男性到學校教書,青少年男女到學校讀書,兒童們在家里讀書,爺爺們和媽媽們為兒童們教書。五車堂附近沒有小學,五車堂就是家庭小學。我家沒有一個孩子因戰亂失學。
  最近幾個深夜,我眼前老是出現這樣一幅畫面:五車堂門前一口塘,塘邊有一棵大樹,樹上一只翠鳥低著頭緊盯著塘中的魚,忽地飛下來叼住了魚,然后回到樹上繼續盯著下一條,樹邊有塊綠植,上面鋪著幾大塊正在漂曬的白布,右邊的竹竿上掛著一串串腌制的排菜,屋內傳出朗朗的讀書聲,寧靜、溫馨、卻不屈、堅韌……這,就是40年代初期,抗日烽火的后方,我們的家。
  在那種戰火紛飛的年代,在湘西的一個偏僻的山村里,有一個來自湘北戰爭前線的大家庭,曾在這里有苦有樂地生活了7年。7年里這個大家庭里先后有3位老人去世,有2個堂姑和2個姐妹死于痢疾流行,然而也有8個孩子在這里降生。
  當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之后,我突然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不能說沒有一點對死亡的恐懼,但更多的是對“親人”和“家”難以割舍的眷念。家,就是這樣:當我們天天擁有它時,并不在意,只到即將離別它時才意識到“家”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心底最在乎的東西。
  每個人都會有死的一天,但不是每個臨死的人都有我這么長的與“家”告別的過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過去生活的影子常像電影一樣,雖然五車堂的情節都是我親身的經歷,但站在觀眾的位置,卻讓我多了從未有過的感動和感悟:我想要更多地去了解我們的老爺爺,我想要把他的故事講給我們易家的后代聽。但是,我的身體條件已不可能了,所以我特別希望你能去,能去繼續把老爺爺講清楚,也算我的一個拜托吧,拜托你去探詢,去追根,去領悟言馨堂家族的靈魂。
        大哥 君乾2013.12.1
  得悉堂哥易君乾的病情后,易中天心情十分沉重,當即決定去長沙看望他。趕到長沙時,天色已晚,因不便打攪大哥休息,遂決定翌日清晨去看望。第二天一大早,易中天就趕到醫院。拉著病床上堂哥骨瘦如柴雙手,闊別已久的兄弟二人幾度哽咽。易中天說:“昨天我們到藍田去了,你知道吧!币拙瑫r斷時續地說:“其實像我,這是因為有時間來想這些事。過去你也忙我也忙,沒有去回憶這些東西,F在,特別是病重了以后,總覺得自己的生命不會太長了,所以就想得多。我記得小的時候,我父親叫我的奶名,叫乾伢子,讓我坐到他的腿上,他就從懷里面掏出了一塊懷表,是塊銀白色的懷表。那時候我們用手這么一摁,那表就打開了。那個是一塊懷表。他就告訴我這塊懷表,是他的爺爺,就是我們的太爺爺,叫做壽梓公,在他北上天津去念書的時候,送給他的這塊懷表。他就一直保存在他的身上,一直到了臨終。我一直想能帶著它沿著我們家族的足跡,去探尋一下我們的先人,是怎樣奮斗的,可惜現在我只能睡在床上了,眼下已經兩個月沒下床了,我就難以完成這個。剛好今天你來了,我就有個心愿拜托你。我就希望你帶著這塊懷表,代表我,代表我們大家,去探尋我們言馨堂族人艱苦奮斗的足跡,去體會我們言馨堂的那種傳家的精神,也就是說去體驗我們言馨堂易家的那個靈魂。我們那個靈魂的源頭,就是我們的太爺爺壽梓公。你是我們這些人中杰出的代表,拜托你是最恰當的!闭f話間,易君乾就從枕頭下摸出那塊懷表,鄭重地交給易中天,“希望你帶著這塊表,去完成我們大家的心愿,好吧?就是特地拜托給你,拜托啊!”易中天很小心地把表揣進懷中,親了親堂哥蒼白的面頰。
  易中天的曾祖父易翰鼎,在其孫易仁荄北上天津去念書的時候,送給他一塊昂貴的歐米茄懷表。易仁荄一直戴在身上,1990年臨終時傳給了其子易君乾。一塊懷表的易手,就是一代精神的傳承。在今天看來,易君乾留給易中天的幾件物品雖然普通不過,但其中包蘊的精神卻彌足珍貴。



有關資料:

一個易氏家族七十年珍貴春節全家福

  【按】
  以下這些相片均由易復剛先生提供。我們覺得其實我們在春節所拍的全家福,匯集起來,就是中國人的一部家庭史、家族史、姓氏史和家國史。
  我們難以想像,在戰火紛飛的抗戰年代,40多口人扶老攜幼不離不棄,聚集偏僻的安化蘭田,在春節拍下象征團聚的全家福,這種文化的向心力如果在每個家庭、家族間匯聚起來,任何強寇都難以打敗和打散中國人。
  我們也難以體味,在上世紀70年代初,空巢的一對長沙老人,當看到子女兒孫從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經歷環繞地球一周的里程投奔到他們懷中時,心情該是多么寬慰。
  每逢春節,請盡量回家,陪伴父母陪伴家人,用家庭家族的親情溫暖我們的內心和世界。同時,記得拍一張全家福。
  父親有11個兄弟姐妹,他是長兄。從上世紀40年代起,只要有條件,我們家一定拍全家福。
  在這些全家福中,出現了在百家講壇中出鏡的著名教授易中天,他是我的堂弟、六叔之子。
  由于家庭大,經過幾十年開枝散葉,分出不少小家庭,并散布全國各地。當然,對于中國人來說,家庭團圓的機會,主要是一年一度的春節。春節的團聚也成為拍全家福的好機會。
  這里我選用了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每個十年所拍的一張全家福,從中可看出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唯一不變的是血濃于水的親情,和春節團圓拍全家福的習俗。

  1940年代:“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日寇進犯長沙之時,我們家族能夠聚集的43人,在春節時,在安化縣蘭田(今婁底市漣源)五車堂前留下這張難得的全家福。 當年,我們這支易姓家族,在我父親率領下,來到安化縣蘭田。相片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都在,但沒有我,三年后,我才出生。 畫面右半部:前排小女孩:堂姐易德瑜,二排右起為堂姑易桃昀、奶奶周瑾怡、爺爺易思麟(手中抱的孩子是哥哥易君乾4歲)。 三排右起媽媽盛漱芬、手中抱的是姐姐易勁賢2歲,右四是嬸嬸吳舜英,懷中抱的是堂姐易棣榮。爺爺之后是姑姑及姑父劉季弢。他的左邊是表姑劉豫璇,后排正中是我的父親易仁荄。畫面左邊基本是大爺爺、二爺爺、五爺爺及其家人,都已查出人名,不必細列。最高者是我的六叔易庭源(易中天之父,著名經濟學教授)。照片中尚有八九人健在。

  1950年代:1952年春節,我們家大部分成員在長沙過春節時的合影。前排左起小孩依次是易中天、易中勝(易中天之弟)、妹妹易竹漪、弟弟易用中、弟弟易用九(站者)。中排左起:堂叔易正坤、七叔易潤華、六嬸周樹奇(易中天之母)、爺爺易思麟、姑媽易茵綿、媽媽盛漱芬。后排左起:表哥吳旦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表哥吳自貺、小姑易琪音、八叔易雨俫、哥哥易君乾、堂姐易紉蘭、姐姐易勁賢、我自己易復剛(9歲)。當時易中天之父易庭源已先到武漢,故未出現在這張全家福中。

  1960年代:1962年春節,我們全家與舅母一家合影。當年兩家各有一位“右派分子”被宣布摘帽,故春節時拍照,以撫慰心靈。前排左起父親易仁荄、母親盛漱芬、舅媽、弟弟易用中。中排左起表姐盛賦霓、姐姐易勁賢、表姐盛賦云、表姐盛賦霞、妹妹易竹漪。后排左起我易復剛、哥哥易君乾、表哥盛於我、大弟弟易用九。

  1970年代:由于極“左”路線影響,我們兄弟姐妹六人,都先后被迫遠走他鄉,去到甘肅、黑龍江、海南、新疆等地。1972年春節,我們這些分布于天南海北的兄弟姐妹相約回到長沙團聚。這時哥哥姐姐已經結婚并有了小孩。全家13人,除了年邁的父母外,全從外地趕回長沙,11人來回路程共達43500多公里,可繞地球一周。就這樣,我們拍下了這張全家福。前排小孩左起外甥女沙星宇、侄兒易曉、侄兒易朝暉。中排左起:姐姐易勁賢、媽媽盛漱芬、父親易仁荄、大嫂白玉珍。后排左起妹妹易竹漪、弟弟易用九、妹夫沙延洪、哥哥易君乾、弟弟易用中、我易復剛。

  19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過上了安定和逐漸富裕的生活。當時姐姐已經調到武漢,我和大弟弟也調回長沙。1985年春節回家過年的家庭成員拍下這張全家福(家中有6人在外地未回)。前排左起侄女易霞、姐姐易勁賢、大嫂白玉珍、媽媽盛漱芬、兒子易培(站著)、父親易仁荄、哥哥易君乾、侄女易暉(站著)、外甥沙辰宇(站著)。后排左起侄兒易朝暉、大弟嫂王秀珍、大弟易用九、小弟易用中、我易復剛、妻子饒學錦、侄兒易曉。

  1990年代:父親去世后不久,大哥和小弟兩家都先后調回長沙(妹妹此前已回到長沙),除姐姐一家在武漢外,五兄弟姐妹都在長沙。1991年春節,我們特地來到照相館,拍下了這張彩色全家福(缺3人)。前排左起外甥女彭小漪、外甥女彭小竹、侄女易暉、兒子易培。中排左起:小弟媳侯正英、妻子饒學錦、大嫂白玉珍、媽媽盛漱芬、哥哥易君乾、姐姐易勁賢。后排左起侄女易霞、侄兒易朝暉、大侄兒易曉、我易復剛、小弟易用中、妹夫詹世平、妹妹易竹漪。

  2010年:近幾年,自己懶得辦團年飯了,而改在酒樓中就餐,這是2010年除夕,在長沙一家飯店吃團年飯時,請服務員為我們拍下這張全家福,在長沙的23人全部到齊。前排左起兒子易培、兒媳彭立、孫女易思成、侄孫女易宇新、侄媳丁宇、小弟媳侯正英、侄外甥苗奕成。中排左起妹妹易竹漪、妹夫詹世平、妻子饒學錦、我易復剛、哥哥易君乾、大嫂白玉珍、大弟嫂王秀珍、大弟易用九、小弟易用中。后排左起:外甥女婿袁偉寧、外甥女彭小漪、侄兒易立、侄兒易曉、侄女易霞、侄女婿苗成、侄女易暉。

[]



本欄最新

  • 記渭源一中原副教導主任...
  • 渭源公安英模李增龍
  • 老公安、國粹藝術名家—...
  • 馮永忠:知農愛農,連接...
  • 漆生權:傳承中醫30載 診...
  • 書法家張季綸
  • 管東紅:匠心成就夢想
  • 隴上才子汪來溪
  • 榆威將軍、書畫大師裴建...
  • 鄉村教師張吉君心浸百苦...
  • 隴右人民游擊隊副司令員...
  • 有膽有識、曾經的副省長...
  • 渭源籍全國戰斗英雄、中...
  • 隴右人民游擊隊司令員毛...
  • 易君乾留給易中天的“傳...
  • 湯用彤——哲學家、佛學...
  • 本欄熱點

  • 癡情堅守四十載,化蛹成...
  • 任國——陜西省委副秘書...
  • 醫者仁心,恩澤鄉里
  • 渭源歷史才子大盤點
  • 原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渭源籍全國戰斗英雄、中...
  • 易君乾留給易中天的“傳...
  • 渭源籍醫學博士楊映映返...
  • 楊友柏——隴右人民游擊...
  • 訪西路軍研究專家麻琨
  • 渭源羅方軼同學被清華大...
  • 記渭河源文化早期挖掘者...
  • 記渭源縣首屆道德模范、...
  • 隴原名師楊彥峰
  • 心有規矩行方圓——記省...
  • 榆威將軍、書畫大師裴建...
  • 書法家張季綸
  • 《懷鄉扶里的張兆鉀》等...
  • 有膽有識、曾經的副省長...
  • 隴右人民游擊隊副司令員...
  •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
  • 一個美麗的約定——渭源...
  • 最新資料

  • 美國數學家:數學是任何...
  • 人有小算盤,天有大算盤...
  • 心態好了,格局就大了
  • 怎樣上好語文課
  • 你再有錢,再有本事,結...
  • 真抓實干的校長,常做八...
  • 做到“三不管、五不慣”...
  • 一年級漢語拼音口訣匯總...
  • 承認吧,接受吧,有的孩...
  • 黨參之鄉藥農忙
  • 見過聽過的這么多教學模...
  • 謝幕
  • 55副寺廟對聯,都是千古...
  • 如果我老了
  • 千古渭河灞陵橋
  • 家長該怎樣檢查孩子的作...
  • 名人評價毛澤東
  • 記渭源一中原副教導主任...
  • 教師十大素養
  • 做一名靜心教書 潛心育人...
  • 中國最美十大峽谷
  • 真誠,才是最好的相處
  • “賽課”與“課堂”漸行...
  • 對老師不實的擴大化舉報...
  • 不要和太精的人做朋友
  • 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 我不愿意做這樣的老師
  • 一節優質課的課堂評價標...
  • 教師不僅僅是職業,更應...
  • 2023中秋國慶寧蒙甘大環...
  • 2023中秋國慶寧蒙甘大環...
  • 2023中秋國慶寧蒙甘大環...
  • 甘肅省“十四五”教育事...
  • 具才教務與考務軟件新版...
  • 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 一個人了不起的能力
  • 一年級學生課堂小口令
  • 很多朋友都是從此絕交的...
  • 小學數學“11個核心素養...
  • 學生作文寫不好,老師應...

  • 全站導航

    軟件頻道

    具才軟件 工具軟件

    資料頻道

    ┌─── 本站視界───┐

    世事觀察 茶余飯后 做人有道
    名家論道 時勢聚焦 酸甜苦辣
    涉獵有益 老年生活 多彩世界
    人生領悟 定西甘肅 抗擊疫情

    ┌───具才習作───┐

    數學教研 教育思考 高考探索
    管理拾零 人生記錄 社會視角
    信息技術    

    ┌───故鄉渭源───┐

    渭源歷史 渭源當今 渭源兒女
    靚文摘發 南坪文叢 維和記事

    ┌───教育綜合───┐

    政策條規 學校管理 工作博覽
    教師參考 教學常規 教育探究
    教育萬象 高考關注 家校共育

    ┌───學科資源───┐

    數學資源 數學參考 語文資源
    英語資源 理綜資源 文綜資源
    多科綜合    

    ┌───站內消息───┐

    站主消息 站務信息

    ┌───電腦手機───┐

    操作系統 軟件應用

    圖片頻道

    學習交流 合作共事 天倫之樂 為照而照
    良師益友 省外旅行 省內游玩 奇妙自然

     


    站主其人 | 網站幫助 | 下載聲明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具才苑是一個主要以中小學教師、師范類學生、中老年朋友為主要服務對象,教學資源豐富,兼顧社會關注問題的小型綜合網站。具才苑是所有具才軟件的首發官方網站,因此在這里下載的具才軟件才是最新最可靠的。具才苑資源全部免費下載。因手機瀏覽者越來越多,本站作了全新改版,力求手機、電腦用戶都能使用。如因此給您帶來不便,深表歉意!


    岳女共侍一夫大被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