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來源:轉載
發布/更新時間:2023-01-23 10:03:11
1
為什么現在年味越來越淡?為什么生活越來越沒有期待?為什么周圍的一切越來越麻木?
先來看一下現在的日本,我們能預知到很多東西:已經高度發達的日本,早已進入一個“無緣社會“!
所謂“無緣社會”是指:沒有朋友、與社會失聯了;沒有親人、與家庭疏離了;沒有鄉愁、與故鄉隔絕了。
現在的日本每年大量人走上“無緣死”,即無血緣、無地緣、無社緣,人情淡薄、每個人都像一座孤島,漂泊在漫無邊際的大海上……
這種“無緣”已蔓延至日本的各個人群:老年、中年、青壯年,甚至是少年兒童。
他們有20年沒有遲到請假,可是一夜之間變成街頭流浪漢的工薪階層、有一個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兒女遠離自己的空巢老人、有從來只在網絡上交友的年輕人……
大量年輕人依然需要離家去大城市謀求出路。年輕人除了工作時間之外,就是在虛擬空間尋找感官刺激,另一方面又為自己孤獨而可悲的生活而苦惱。
2
已經高度發達的日本,為什么卻又進入了“無緣社會”?
因為這個世界是一種平衡,當人類在物質財富這條路上狂飆時,精神世界必然會陷入到無盡的空虛中。
比如,民國時期我們物質很匱乏,很多人都在饑餓中度日,但是卻出了很多大師和思想家,如今我們的物質越來越豐富,精神生活卻越來越貧瘠,貧瘠到人的精神開始出現各種問題。
再比如,之前挨餓的時候,我們都在拼命生小孩,而現在富裕了,為什么卻都不想要孩子了呢?
這背后代表著年輕人對人生的態度:人生苦短,人間不值得。如果沒有必要,何苦非要來這人世間走一遭?
而這背后的背后,更代表著普通人的迷茫:雖然世界在不斷進步,科技越來越發達,世間越來越繁華,但是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孤獨感也越來越強烈。
這個時代太缺乏人文關懷,人們活著感受不到溫暖和溫情,只有冰冷冷的利益關系。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越來越現實。所有的關系最后都變成了交易關系。
人人都在晝夜不停奔波和奮斗,但絕大部分人找不到定位和價值感,甚至搞不懂為什么要這樣活著?他們承受的東西遠遠大于他們能享受到的東西,因此有了消極和厭世的情緒。
決定年輕人愿不愿意生孩子的,取決于世界對待他們的態度和方式。
自己都活不明白,就更不想讓這種迷茫傳承給下一代。自己都找不到價值感和存在感,憑什么能培養出有價值的下一代?
如果人人都能幸福安定的生活,誰不想兒女滿堂呢?究其本質,是因為這個世界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已經沒有了期待,沒有讓自己充滿希望和力量的東西,大家普遍心灰意冷。所以干脆就活一世算一世,過好自己的這一生就算了。
每一個生命和基因都有要傳承下去的根本需求,傳宗接代也是每一個人天然的使命。然而從這一代人開始,那么多年輕人竟然主動開始放棄繁衍了,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遍地鋼筋混凝土又如何?森林般的高樓大廈又如何?日新月異的新發明又如何?它們始終是冰冷的。人們需要的是溫情,是關懷,是溫柔以待。
3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拜時代所賜,一個社會的生產力越先進、科技越發達,人心之間的距離就會越遠,人就會越迷茫。
人們從未像現在這樣,對虛擬世界如此熱情,卻又對身邊人如此冷漠,F在的年輕人即便在一起吃飯聚會,也基本都是各自玩著自己的手機。
科技讓我們離的如此近,又讓我們離的如此遠!這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
現在人聚在一起,基本再也不談精神追求,再也不論理想,只比誰的錢最多,誰的房子最多,或者誰的背景更大。
很多男人在一起就談哪個模式才能搞到更多錢,然后就是搞定更多的女人,很多女人在一起就談怎么變的更好看,更瘦,然后就是怎么對付男人。
至于對高貴人格的追求,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對于夢想的追求,很少再有人去談及。如果有人談,反而會被認為很迂腐,一股窮酸味,然后對他嗤之以鼻。
很少有人關注你為社會創造了什么價值,很少有人愿意從靈魂深處感受你,她們只想打探你有沒有錢,有沒有資源。
很多人再也不關注普世的價值,不關注公共道德秩序,都只想伺機撈一把就走,至于社會被污染成什么樣子,才沒有人關心。
4
記得2003年我剛進入大學,那時QQ剛火沒幾年,當時流行給網友寫信,我們班很多同學都給網友寫過信,那時大學還有用筆寫信的傳統,雖然質樸,但是感覺特別好;
那時大學校園有“話吧”,6毛錢一分鐘的長途電話,對我們來說挺貴,當時一頓午飯才三塊錢,大學一個月生活費500,但是我們給網友通電話的時候卻毫不吝嗇,動不動就打半個小時,F在有了微信,視頻通話全免費,卻再也找不到那個通話超過半個小時的人;
那時給人發短信是一毛錢一條,一個月套餐有免費300條,發短信時都非常珍惜每一句話,盡可能寫的更完整,表達的更完美;現在微信聊天全免費,卻再也找不到當初發短信的那種感覺,手機短信唯一的作用就是接收驗證碼……
以前車馬和信件很慢,我們活在期待里,朝著目標激動地飛奔;現在高鐵和微信很快,每天都跟各種人打照面,我們卻傻傻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該走向誰。
之前電話的另一頭是牽掛,是向往,現在打來電話的,不是送快遞的,就是送外賣的,再不然就是騷擾電話;
以前沒有網購和直播,我們都非常珍惜眼前人;現在我們跟身邊的朋友吃飯,每個人都盯著自己的手機,大家越來越陌生;
5
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年輕人在游戲和娛樂中沉迷,成年人在直播和短視頻中放縱,大家都在沉溺于眼前一時的快樂。
這是一個戾氣和污濁遍地的社會,網上最容易流傳的,就是各種畸形和丑態的表演,各種極端的情緒和觀點,越是三觀不正的人越容易迅速走紅。
人們正在拋棄一切深刻的東西,包括文學/哲學/思想等等,因為這些東西太深刻太沉重了,人們轉而尋找可以麻醉自己的東西,讓自己快樂……
人們越來越崇尚諷刺和挖苦,而非邏輯和道理。大家越來越沉溺于短平快的刺激,不再追求價值塑造;
越是搞立場、陰謀論、情緒化的內容越容易被傳播;冷靜和理智總是被嘲笑,宣泄與諂媚卻成了主流。
在這種烏云籠罩之下,每個人都隨時被這股戾氣傷害,但是只要下一個不是我,大家都視而不見。
巨嬰無處不在,資本無孔不入,人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被不斷剝奪,那些靠情緒武裝起來的正義感,背后又隱藏著多少的諂媚與不思考?
魯迅曾說:“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千奇百怪,無所不有!痹谶@個染缸里,沒有一個人是干凈的,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人人自危,互相提防。
6
放眼四望,人類越來越迷惘,自閉,孤獨,焦慮,抑郁等,很多人正在異化成一種奇怪的生物,沒有理想,沒有自我,如同一只只行尸走肉,成為只會賺錢的機器,孤獨寂寞又空虛。
近年來,社會上發生了很多惡性案件,都是那些精神有問題的人犯下的,這也讓我們警醒。
在之前一個人來傷害我們,往往跟我們有利益沖突;而現在一個人來傷害我們,可以沒有任何理由和征兆,沒有任何關系,只因為他自己的“精神方面”有障礙,所以他可以隨時隨地拿一個路人開刀。于是每一個人都隨時隨地可能成為別人精神失衡的犧牲品。
未來心理變態、精神分裂、抑郁、壓抑的人會越來越多!很多人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你不知道哪一個隨意的行為,就會將它們引爆,而我們身邊到處都是這種炸彈,生活簡直就像十面埋伏……
人類未來的最大的挑戰,根本就不是人工智能,不是經濟危機,也不是癌癥,而是人類自己的精神問題。
7
未來的社會,各種事物的迭代速度還會在不斷加快,各種變化的周期還會不斷縮短,更多的科技進步都在等著取代我們的大腦,我們的精神問題只能加劇,而不可能得到緩釋。
很多人早已心如死灰,卻只是想爭口氣,就這么茍活。它們整日忙忙碌碌,其實內心早已死去,生活在絕望的平靜里。
小時候,覺得自己可以拯救世界,長大后發現整個世界都拯救不了自己。
未來應對這一切的只有一個辦法: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未來擁有健康的心態,遠比擁有任何技能/知識/資源都重要,因為這些都會被取代,很容易迭代,但是一顆強大的內心,是無可取代的。
這已經不是那個靠蠻力去拼搏的時代了,未來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修心,只靠蠻力拼搏,精神痛苦會越來越多,甚至會遇到心魔,從而走火入魔!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誰能幫助人們找到物質之外的價值和意義,讓大家不再外求而是去內求,重新燃起對真善美的向往,甚至能改寫“成功”的定義,并且讓大家更加有序地生活,誰就是世界下一輪文明的引領者。